这一年大量机构通过投资科创板收获颇丰。
科创板开板交易迄今已满一周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和调查,这一年大量机构通过投资科创板收获颇丰。
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人士普遍对科创板这一年的表现持正面态度,并看好科创板的未来,但同时也寄望于科创板在投资、交易和监管等各项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投资人和机构都对科创板开板交易一年来的表现比较满意。
“科创板是国家在特殊历史节点上,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一环,它顺应了制度改革的历史潮流。”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表示。
“在科创板上市一年之计,我们纯科创板新股收益,超过20%。”林佳义说。
不过,在投资上,林佳义表示,“我们对于上市未满三年或跟踪年限不足三年的企业,不会进行投资。但会充分利用网下打新无风险套利机会,使用价值投资策略构建底仓,并进行网下打新,获得新股无风险套利收益增厚产品收益。”
“未来几年,等市场降温之后,上市满足三年或者我们跟踪满足三年的科创板企业,如果业务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内,估值也进入我们可接受范围内,我们会加深研究及调研力度,若性价比足够高,我们会进行配置。”林佳义说。
华拓资本董事长朱为绎也表示,“总的来说,科创板这一年注册制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主要是参与科创板的网下打新,没有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网下打新收益率还不错。”朱为绎说。
投行界著名人士王骥跃表示,科创板最大的成就是推出了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成功之处,一是监审分离的机制设计,二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贯彻,三是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定位。
“一年下来,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属性方面整体上显著提高了,对明星企业的吸引力也大幅提升了,红筹公司、尚未盈利公司以及还没有收入的研发阶段公司也多了起来。”王骥跃说。不过他也指出,一些浑水摸鱼的公司也出现了。
一位国内大型基金公司科创板投资团队负责人指出:“这一年科创板整体运行比较平稳,而且从上市公司的结构来讲,大体上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本色,并且到一周年解禁的时候,市场整个的表现也相对比较平稳,这一年科创板基本上达到了之前大家的预期,以后只是逐渐的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像中芯国际等港股回归的品种将越来越多,蚂蚁金服也计划在科创板和香港主板两地上市,科创板的确是为很多原来只能在海外上市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国内融资的渠道,国内也给予它们更高的估值。当然最终要到几年之后才能检验效果,但是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科创板吸引了一批科技公司来上市,很大的程度上达到了当初开设科创板想要达到的目的。”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
但是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目前科创板门槛比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此外,机构投资者在科创板占比比较小。”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
工银瑞信指数投资中心总经理章赟认为,经过一年的发展,科创板整体规模体量显著增长,截至7月17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0家,总市值约2.6万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较高、市场认可度较高、科创属性突出。一批在科技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企业已经登陆科创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优质科创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章赟指出,科创板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一、制度利好,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监管体系完善的加速推进,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定增、减持、分拆上市等政策的推出,科创板兼顾发展与质量。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在当前国产替代加速、新基建提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板块具有高成长性和高景气度,未来投资价值不可忽视;三、科创板高成长、新兴行业的特征明显,是当前大创新政策的焦点;四、上市公司质地良好,科创板公司具有高成长、高盈利能力特征,科创板拥有一批比较稀缺和优质的投资标的。
谈及科创板近一年市场表现,万家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宾指出,科创板给予了原先一批不满足上市细则的公司加入这一赛道的机会,使得这些公司成长早期获得资本市场帮助和扶持。回顾过去一年多已经上市100多家企业,这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具有非常独特竞争优势,有部分的亏损创新公司也登陆了科创板。
“科创板开板以来,像质地非常优秀的,或者说是非常稀缺的,赛道比较独特的,竞争力非常强的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非常不错。”李文宾说。
华夏基金认为,科创板主要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第一是极大的丰富了A股上市公司的标的类别,大量优秀的芯片、创新药、新能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优秀公司登陆A股,给投资人更多更好的选择,以前这些公司可能更加倾向于在海外上市,使得A股投资人错过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部分,科创板的推出弥补了这个遗憾。第二是科创板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比如注册制、涨跌幅度、战略配售、IPO询价、投资者适应性规定等,都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中长期角度将使得A股在制度建设上与国际接轨,客观上也会促进整个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回报。
站在科创板一周年之际,展望未来,投资界人士对科创板充满信心,也提出了许多发展建议。
“我们对科创板未来一到两年的走势非常有信心。”李文宾认为,未来一到两年将是整个科创板发展的提速阶段。
李文宾指出,科创板开板一年,不少龙头公司已借助科创板上市,但是还有更多优质的公司依在观望。
“在未来一到两年我们将会看到非常多代表中国科技转型和升级方向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迄今科创板已经过一年成熟运作,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科技企业已经开始规划回归科创板。此外,之前没有上市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也在开启登陆准备。我们认为,科创板不存在存量新股的堰塞湖,国内独角兽公司或者科技龙头公司会把科创板作为登陆资本市场的首选方式。”李文宾说。
对于科创板的发展,朱为绎建议:“未来要加强对科创板的监管和引导,不应出现一天股价涨八倍十倍的现象,可以慢慢涨,一年涨一倍就可以了。否则造成只有打新的人赚钱,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只愿意打新的原因,虽然我们也希望公司上市当天大涨,但是长期来讲这对资本市场是没有好处的。”
一位基金公司科创板团队的基金经理指出,“未来希望科创板降低目前实施的50万元门槛,另外,希望科创板更进一步尝试一些新的制度,比如T+0交易等。以后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科创板能承载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个板块将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王骥跃认为,科创板拉开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序幕,但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审核环节需要更标准化,应当总结审核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出台更新版的审核问答和信息披露指引,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
(2)现场督导环节需要更透明,应当出台现场督导的相关制度,明确督导条件和标准,引导保荐机构更好的完成保荐工作;
(3)注册环节需要更加规范可预期,应当比照审核环节的流程披露,让市场更清晰注册环节的问询内容和轮次;建议取消每周定额批文机制,让市场对新股发行节奏更有预期;
(4)发行环节需要更市场化一些,建议取消超过4数区间下限即延期发行的机制,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4数区间范围内自主定价,允许主承销商设计其他更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5)建议比照创业板规定,取消一般情形的保荐机构跟投;
(6)建议放开融券规模限制,战略配售之外的限售股也应当允许融券交易,增加新股供给,平复市场爆炒;
(7)建议充分与买方沟通,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披要求,让信披更有用、更有价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