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释放“深化国企混改”政策信号 资本市场或成助力改革重要阵地

栏目:业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1-03-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量: 1087
分享到:

进入2021年,作为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也意味着,2021年,国企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热议话题之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动已经确定的四批200多户国企混改试点。要打造一批新的标杆企业和典型的案例,要及时总结混改实践经验,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副总经理郝振山便在受访时指出,“中国海油严格对照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努力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斯泽夫也表示:“哈电集团将坚持以改革为手段,推动自身发展,确保在今年完成国企三年行动改革目标70%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克服企业混改等挑战。”

除了政策层面频繁释放信号外,企业层面也有实际行动。

3月9日晚间,继中国联通之后,中国电信也宣布回归A股,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对于回A原因,中国电信表示,包括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云改数转战略落地;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早前,中国联通率先启动混改,引入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苏宁、光启、淮海方舟、兴全基金、结构调整基金等战略投资者,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央企混改的样板。

而此次中国电信回归A股,并透露将“引入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契合、能力资源互补、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人”,或也有望探索国企“混改”新道路。

众多政策和市场信号显示,2021年国改或将进入“加速度”阶段。

2021国改向纵深推进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在快速推进。

在这一年时间里,尽管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各地国资监管企业仍实现营收2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降幅从一季度78.9%的最低谷逐月收窄至8.5%。其中,江苏、四川、湖南、贵州、广西、海南、天津等9个地方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央企也奋力实现了效益正增长,2020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而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原油价格、国际航空运输基本停滞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央企业的效益去年一季度负增长58.8%。

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实现了“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不高于64.7%”的目标任务。

进入2021年,作为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同样任务艰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也意味着,2021年,国企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

在1月1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曾表示,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2021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指出,其方向是指站在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和作用的角度。

“一方面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入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行、管理机制;另外一方面从制度和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这项改革。包括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如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薪酬与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丁伯康表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锦也指出:“把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即‘三做五力’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在李锦看来,随着国有企业地位的加强,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国有经济地位进行强调,但是整个企业市场化方向并不会改变。

深化“混改”是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在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中,“混改”仍是重要看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很多要求,是一个体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混改。混改现在有一个‘双百试点’,即200个试点企业,包括100家中央企业和100家地方国企,还有200个科技示范企业。混改试点首先是实现混合所有制,要民营资本进来,非国有资本进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受访指出。

于2017年启动的中国联通混改一直为市场所关注。2017年8月16日,中国联通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混改方案,宣布将引入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位战略投资者,认购中国联通A股股份。

在联通混改之初,联通内部加大了“改”的力度。当时的计划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大幅“瘦身健体”改机构,在混改当年(2017年),总部部门减少26%、人员编制锐减50.14%,各省公司管理部门要求平均减少26%。第二步是“划小承包”,激发基层单元活力。第三步是“能上能下”,以干部首聘、拆庙减和尚等方式,淘汰部分管理人员,实现“能上能下”。

事实上,从“混”落实到“改”这一层面,一直以来是国企混改的一大痛点。

“混改的混是基础,改是目的。据我了解,很多企业做到了混合所有,但在改的方面仍然成效不大,不能以混代改。所谓改就是混合所有企业要实现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这方面目前来看差距还很大。我觉得这是落实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的难点和痛点,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和方向。”周放生表示。

丁伯康也指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引进外部中小股东,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中小股东在市场开拓、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改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的局面。通过混改的引资,实现引制和引智的目标。实现国有企业在产权所有上的‘混’与经营管理方面的‘改’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资本市场将成国改重要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企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落地以及国资监管体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资本市场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阵地。

Wind数据显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占28%,总市值占39%。截至2021年3月10日,A 股共计有非金融上市公司4086家,其中中央国有企业总计377家,总市值合计11.65亿元,地方国有企业745家,总市值为13.60亿元。

具体来看,其中2020年以来,截至3月10日,合计有27家国有企业A股上市,其中顺控发展、中国黄金、南网能源、江天化学和中瓷电子为2021年新上市企业。截至3月10日,新上市国企中有15家为地方国企,12家为中央国企,注册制下国有企业上市速度显著加快,9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6家在创业板上市。

从行业分布上看,前述企业除了从事基础建设、物业管理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外,也有如派瑞股份、铜牛信息等从事半导体、计算机应用等新兴行业的企业。

此外,在上市公司收购方面,国资企业也收获颇丰。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深市企业中,就有35家易主国资,主要涵盖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如华润集团收购迪瑞医疗,延伸集团医疗产业链布局;珠海国资收购通裕重工,整合风电产业链优势企业;青岛国资收购万马股份,做大电缆和充电桩相关新兴产业集群。

同时,在深化混改方面,也有不少重要案例涌现,如TCL科技收购中环股份的母公司中环集团100%股权,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布局。

而这只是国企借助资本市场贯彻改革的一角。据记者梳理发现,回顾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以上市为载体实施混改的趋势更加鲜明。

如福建以改制上市为主要形式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控股上市公司达16家;山东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倒计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深入落实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全年有248户企业完成混改或实施二次混改,吸引各类资本269.51亿元,混改户数占比达到68.9%。

“地方国企以上市为载体实施混改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是基于政府要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与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为考量的一种必然选择。以上市为载体实施混改,无论对其经济性、透明性、风险性和安全性方面,相对于目前其他形式财产投资,如企业投资和项目投资,估值与变现等,都要好许多。”丁伯康表示。

在丁伯康看来,地方国企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完成混改,也主要是看到了这类混改在可评估、可量化和可透视方面的长处和优势,且在当前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属于一种稀有资源,其经营和利用的价值较大。

“但是随着上市注册制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健全,这将会给国企实施混改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增加更丰富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也将逐步淡化这个当前最为热门的混改主阵地。”丁伯康说道。

周放生也指出,“证券化一直以来是地方国企的一个选择,对地方国企而言,证券化目的是要融资。当前企业融资还有很大的需求,资本市场是最好的一个融资渠道。但上市不是唯一的,适合上市的上市,不适合上市的不上市。现在证监会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注册制之后,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要对这些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作者:杨坪,陈芳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