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长期来讲会获得巨大的好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始终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疫情也暴露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脆弱,亟须做好金融支撑。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6月11日,央行原行长周小川等人就相关话题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展开讨论。
周小川的发言一如既往地深入。他并非简单探讨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而是回到原点,探讨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国很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有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概念,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世界上很多国家不怎么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他通过回顾中美之间的GDP变化指出,中美GDP真正缩小是在2004-2018年之间。其关键在于美国一些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脱钩引发次贷危机,从而对GDP形成重创。“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长期来讲会获得巨大的好处。”周小川如是说。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过重要定调。会议称,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此次会议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引起广泛的关注。
“中国非常频繁地讲实体经济,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很少引用实体经济这个词,引用的时候涵义也不见得一样。”周小川表示。因此,各界对实体经济的认识存在争议,比如对第三产业是否属于实体经济就存在不同看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万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万亿,第二产业增加值38.4万亿,第三产业增加值55.4万亿。三产中金融业增加值约8.4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8.3%。
“2010-2012年间我个人参加某些讨论的时候听到了一种说法,中国国务院有这么多部委,除了工信部和农业部是在搞实体经济,其他都不搞实体经济。”周小川回忆称,“所以有可能受到以往的概念影响,把所有的服务业、所有的财政金融、审计这些部门都认为是非实体经济,这是一个非常狭义的概念。”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只要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真实需要、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应属于实体经济范畴。它既包括以提供有形产品为主的工农业部门,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为主的服务业部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魏作磊表示,“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服务业经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2012年到了顶峰以后开始下降,现在服务业占GDP的54%,今后十年占比预计每年继续增长0.4个百分点,十年以后服务业占比会达到60%。“金融业其实不是很熟悉给服务业贷款,所以这是很大的挑战。”
对于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周小川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至少有三方面含义:第一,支付体系可以视为服务实体经济运行的一部分,没有支付体系,实体经济转不起来。
“加密货币从原来的设计思路来看,还是有可能成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用工具,例如在支付领域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加密货币的参与者把它看作赚快钱的手段,就会把加密货币搞成数字资产。现在来看,一些加密货币想回到支付领域已经失去了机会。”周小川称。
第二,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部分。第三,随着时间的发展,实体经济必然要进行新的研发投资、设备投资,更新技术工艺、更新产品。为上述投资所进行的融资服务,包括银行信贷、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活动、资本市场的融资也应看作服务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具有定价作用、风险对冲功能的金融产品,周小川也提出质疑。“一些人说比特币具有对冲QE的功能,这相当于找理由。其实不止金融产品,任何一种商品都会有定价的问题。只要有交易就会产生定价的需求,就像我们翻字典找形容词,你只要有个形容词它就有反义词。”周小川直言。
周小川表示,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一部分金融业就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还有一些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交易,有可能离实体经济稍微远一些,远近的程度不一。那么如何鉴别?周小川提出了“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的判断方式,符合正和博弈的与实体经济关系近一些。
正和博弈中金融引导一些投资进入实体经济。比如上市公司融资用于研发以及生产新技术、新产品,上市公司市值也有所提高而且还能有不错的分红。如此企业、企业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都获益。
零和博弈就是一方盈利,另一方必须亏损,赌博就是如此,因此中国禁止赌博。“有一些省市过去曾经老想搞赛马场,中央始终都不同意。境内也没有许可的赌博,后来也采取一些措施,要特别控制境内人员参加周边的赌博,因为这些东西都对实体经济可能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帮助。”周小川称。
实体经济的供、需和金融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基本问题。实体经济的结构失衡,会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样,金融业的混乱膨胀,也必定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风险,供给侧改革即是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在新形势下,金融又该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现在正发生一系列深刻的根本的结构性变化,这对金融业是个巨大挑战。”朱民称。未来金融业要加大对养老产业、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会达到5亿以上,整个金融服务的对象会发生变化,退休养老保险会成为重头。碳中和也是个巨大的挑战,金融业如何评估风险,给碳中和提供有效、长期的资金?”朱民提出疑问。
朱民还表示,科技企业现在亟须金融支持,而当前金融业并不习惯于为科技企业融资,因为科技企业没有可抵押资产,且风险高、规模小、成长期限短、未来不确定性大。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等。
在6月10日的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介绍,截至5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易会满称。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表示,科技创新需要新的融资方式做支撑,区别于过去的间接融资,未来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作者:杨志锦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