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部署充足靠前 金融支持实体精准发力

栏目:业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浏览量: 534
分享到: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加力“滴灌”小微企业,创新产品也加快落地;多地发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最新政策……2022年开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迎来良好开局。

展望全年,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将更加主动有为、积极进取和注重靠前发力。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引导资金进一步流向先进制造业、小微、绿色等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通常是全年信贷投放的最高峰,1月也往往是信贷投放大月,2022年这一现象仍在延续,且“开门红”现象更加突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新增社融6.17万亿元,亦创单月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1月M2增速加快回升,新增信贷、社融略超预期,体现了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体现了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自2021年12月以来,央行采取了连续降准降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月15日又超额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流动性,鼓励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整体金融数据表现强劲,而在央地多方面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从一开年也在提升。

在小微金融领域,交通银行近日在江西省落地全国首批“增信流水贷”业务。“该业务基于人民银行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开发,结合企业税费缴纳、基础信息、金融资产等数据信息,为小微企业提供授信,缓解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首贷户融资难题。”交通银行表示,该平台集合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为一体,实现“数据+金融”的积极探索,在全国属首创。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定向“滴灌”小微企业的重要工具之一,去年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2月16日,北京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2年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第一期),期限为3年,发行规模200亿元,2月11日,长沙银行公告称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现阶段我国小微金融债发行空间仍然较大。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有利于将直接融资与对小微企业的间接信贷融资结合在一起,拓宽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增加信贷供给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表示。

在科技创新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近期同样迎来更多金融政策支持。2月15日,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同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若干措施》正式印发,从加大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强化股权投资基金综合功能运用等多方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专精特新”领域。

金融机构也在持续发力,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高功率脉冲技术、特种电源变换等关键核心技术。今年1月,中信银行合肥分行通过“科创e贷”为其快速高效审批授信额度8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推动该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快提升市场份额。

参加签约仪式的蔡司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数字转型官马克礼还表达了将要参展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计划,“过去四年,通过进博会的窗口,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动能。”

世界经济寒潮下,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盛会吸引全球目光,“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中欧班列昼夜奔驰,疫苗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和浓浓暖意。

外媒评论,中国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可靠火车头”之一。

新作为,于变局中开新局

“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

直面这一重大问题,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深刻作答:“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问题是时代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直面时代挑战、回答时代课题,始终把稳航行方向。

顶住疫情“压力测试”,诠释殷殷为民初心——

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2年度爱德曼信任晴雨表》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创10年来最高水平,达91%,在28个受访国中名列榜首。

这份信任源自“一个都不放弃”的坚强保护。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百岁老人到新生婴儿,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

这份信任源自对经济稳定复苏的底气与信心。

从“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到稳健复苏经济发展,中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开辟改革发展新境界——

时间回拨到2012年。

告别两位数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到8%以下。同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此后,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到提出新常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明确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应对世界形势调整变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

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制度型开放……发展动力源源迸发,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7年时间,第6次扩围!

日前,伴随鄂尔多斯、景德镇、襄阳、喀什地区等27张“新面孔”上榜,至此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达132个,覆盖30个省区市,在全国范围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新出发,步调一致向前进

仰望星空,中国航天正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未来五年,中国将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迈出高水平自立自强新步伐。

新出发,脚步铿锵,信心更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是“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和国情实际,标志着我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需要汇聚全党全国力量来完成。

中央层面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充分体现出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

9年多来,一系列基础性、创制性、战略性举措相继出台,确保党始终引领中国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9年多来,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规律性认识愈发清晰坚定——“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

推动制度和治理体系与时俱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更大活力——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服务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制度型开放、风险化解处置、监管转型等,成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以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之治”正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浙江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部署新一年的“任务清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平稳举行,背后是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脱贫攻坚战中,先后有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一线,有的甚至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为之奋斗的土地上,“这就是中国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面向未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但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有势不可挡的磅礴之力。

“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坚定信心和必胜力量。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