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出最强音 严厉整治光伏产业发展乱象

栏目:业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2-08-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量: 359
分享到:

《通知》提出,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

针对近期光伏行业出现的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国家相关部门发出强音。

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通知》要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严厉打击供应链乱象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又一轮的需求爆发期。这其中,光伏产业成为热门赛道,地方政府招商力度加大,企业投资积极性高涨。

然而,近两年来在供需错配、疫情扰动、自然灾害突袭等因素的影响下,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攀升,致使下游成本压力陡增。

8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依然维持小幅上涨。

根据数据,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30.6万元/吨,环比上涨0.23%;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0.38万元/吨,环比上涨0.20%。这亦是国内多晶硅价格的“第二十八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年初以来,国内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分别累计上涨32.01%和32.61%。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9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经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等有关人士,与国电投、三峡新能源、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就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座谈会。会上,爱旭股份曾提出,彼时行业供需错配仅是表象,实际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而此举也引发多家企业为其站队发声。此次会议过后,下游企业通过下调开工率降低需求,来倒逼上游,以影响硅料价格。一时之间,硅料价格短暂出现回调。

然而,进入2022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再度回到涨价轨道,成本持续上升再度让下游企业如鲠在喉。

为了打击可能出现的产业链乱象,《通知》提出,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还明确,要加强多晶硅等新增项目储备,协调手续办理工作,根据下游需求稳妥加快产能释放和有序扩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知》进一步提出,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呼吁长单采购硅料的企业不要再到零售市场抢货,只有改善了零售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才可能下调。”

光伏产业正“螺旋式上升”

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召开的一场年中总结会议上,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发展或将开启加速度,预计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05GW至250GW,我国2022年预计新增将达85GW至100GW,均比年初目标有所上调。

基于当前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业内普遍对于今年光伏装机的规模寄予了较高的期待。但旺盛的需求下,国内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却遭遇了绊脚石。一方面,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施压下游装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终端市场特别是户用市场,政策执行不到位,“跑马圈地”等现象频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地方而言,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热门的招商引资方向。且近两年内,诸多百亿级投资项目在全国各地布局生根,地方光伏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不过,《通知》也指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通知》明文要求。

而针对近期可能出现的下游电站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违规现象,《通知》指出,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

对于不少从业者而言,中国光伏产业取得如今的发展成绩实属不易。

作为已经在光伏产业工作十七、八年的老兵,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海波在2022年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虽然过程较痛苦,但依旧会享受前进的快乐。”

面对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他表示,“尽管心情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是市场的行为。”

实际上,产业火热的发展趋势,让部分业内人士担忧光伏产业链未来是否会出现其他环节的材料阶段性短缺情况。因此,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成为维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题。

而为了提升光伏供应链整体的应变及协同能力,《通知》也提出,支持企业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及重点配套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服务。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