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过去20年,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保持持续平稳的高增。观察从1990-2021年主要经济体的FDI流量,全球FDI流量的分布主要仍以欧美为主,中国后来居上。1990年,中国、美国、欧盟在全球FDI流量的占比分别为2%、24%和32%;到2021年,中国FDI流入占全球比重达11.4%,美国、欧盟的FDI全球占比分别为23%和9%。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2021年仍是FDI流量最高的国家,受制于全球疫情和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欧洲的FDI流量持续走下坡路,今年以来俄乌冲突更是对欧洲的经济雪上加霜,预计未来欧洲的外商投资或持续低迷。
2020年中国FDI流入数量为1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中国FDI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因此上升至16.8%,几乎与美国持平。2021年中国FDI的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排在美国之后,但已超越欧盟。
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地区带来不利影响,欧洲能源结构和产业链格局或面临重塑,欧洲部分产业链或面临被动转移。俄乌冲突对全球金融市场、国际贸易、跨国直接投资等活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欧盟区域饱受能源危机的负面影响。能源方面,俄乌冲突对于全球能源产品的供给端造成较大冲击,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中枢显著抬升,并通过电价以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传导至更广泛的范围。由于欧盟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其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将再度面临高额能源成本的挑战。在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多因素的交织下,能源格局的变动或将导致其产业链出现重塑,欧洲部分产业链或面临被动转移。
来自欧盟的潜在产业链转移对于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是机遇,我国同样需要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抓住此次契机。近期,我们时而看到欧洲企业在中国扩大投资的消息,同时也看到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对外商投资张开双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若欧洲制造业发生转移,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下,大概率呈现多元化布局,因此我国急需抓住此次机遇,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2》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对于欧洲企业具备长期吸引力,但短期内,其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仍面临一些市场准入、规则和监管等因素的挑战。以市场准入为例:其一,接受调研的620家样本企业中,若其所在行业的市场准入有所扩大,则28%的企业有较大可能增加在华投资、36%的企业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在华投资;其二,接受调研的399家样本企业中,若其所在行业的市场壁垒降低,则14%的企业愿意增加投资规模超其年收入的20%以上、16%的企业愿意增加投资规模在其年收入的11%-20%、44%的企业愿意增加投资规模在其年收入的5%-10%。
综上来看,只有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稳步促进制度性开放,另一方面加强产业优化升级,才能够在潜在的产业链转移中占得先机。
近期,我国FDI稍有放缓的趋势,我国需要抓住欧洲产业链转移的契机,进一步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商投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含三个方向: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流入。首先,扩大FDI增量稳定存量仍是第一步,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速项目落地。具体行业方面,加大跨国公司吸引力度,针对医疗、半导体、化工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举办招商对接等投资促进活动。
二是加强投资服务,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局部散发疫情扰动是当下投资者较为担忧的一点。《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从我国国际收支数据可以看出,外商在华投资的利润不断加大,需要鼓励外商把利润再投资,逐步形成外商投资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RCEP今年生效以来,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可通过RCEP的桥梁,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为外商投资发掘市场机遇。
三是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从流入中国内地FDI的资金来看,主要以中国香港为主,其次是新加坡、日本、韩国。从结构来看,我国外商投资的质量与结构有待提升。此次《若干政策措施》中特别提到,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重点推动邀请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优先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FDI的质量,丰富外商来华投资的结构,可抓住欧洲产业链转移的机遇扩大欧洲在华投资,搭建制造业的高水平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