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赋能“双碳”层面,阿里巴巴在三个方面开展行动。
首先,阿里巴巴致力于打造绿色的阿里云。据杨灵叶介绍,在去年12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的碳中和行动报告上,阿里承诺要实现阿里云在范围1、2、3的中和,为所有使用阿里云的企业带去绿色的云。
其次,阿里在物流领域也用数字技术不断地提升包装使用率以及优化物流的路径。比如菜鸟包裹,阿里推出了基于电子面单的数字化包裹管理工具来取代传统的物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亿量级的包裹上使用了电子面单。此外,阿里还用智能的算法来优化包装的方案,为5.3亿包裹减少了15%的包材损耗。
最后,阿里还提供了碳足迹的计量和能源的智慧管理。杨灵叶表示,碳排放交易是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机制,碳交易的前提是有非常科学的碳计量方法去计算清楚碳足迹。为此,阿里推出了能耗宝这样针对企业端的产品,帮助企业测算碳足迹。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数据显示,这能节约10%的电力使用。
此外,在发挥平台价值方面,阿里也做出了相应的行动。“除了科技价值,我们还在践行和探索平台侧的企业价值,构建可持续的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并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平台的力量,带动生态共赢健康。”杨灵叶表示。
阿里面向全球,开创性地提出了范围3+的目标,并且构建达成范围3+的计量体系。杨灵叶介绍,阿里承诺到2035年为止,将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而带动这个减碳量的前提是用科学的计量方式计算出企业侧和个人侧的减碳情况。
“阿里具有非常丰富的减碳场景,包括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载体。”杨灵叶谈道。为了使这些应用场景能够切实地帮助用户构建低碳的生活理念,2022年8月8日,阿里发布了88碳账户体系,覆盖淘宝、饿了么、闲鱼、菜鸟、高德等多个APP,用激励的方式鼓励用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杨灵叶表示,阿里搭建这样的个人碳账户平台,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居民生活的碳排放占比全国总碳排的4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地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个人减碳行动的持续加强,能够持续地向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上游传递减碳价值,进而带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参与到减碳行动中,从而减碳效应会进一步传递到各个企业和行业中,形成上下游的紧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