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资S交易最佳实践

栏目:业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4-03-19 来源: LP投顾 浏览量: 215
分享到:

目前人民币基金期限短,无法满足底层企业长周期发展诉求,在国资出资占比不断升高下,硬退出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S交易提供的流动性是打通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法宝和工具。

3月15日,由LP投顾与国投创合主办的“LP投顾圆桌论坛第48期-国资退出之S交易最佳实践研讨会”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围绕国资基金份额交易、接续基金、基金重组中涉及到的估值定价、审计合规、交易实践、市场痛点等国资S交易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国家级基金、险资机构、政府引导基金、央企投资机构、AMC、市场化S机构相关负责人4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国投创合总经理刘伟作开场致辞。他谈到,国投创合近年来在S交易层面积极尝试。从实践来看,S交易既能实现财政资金退出,也能支持创投基金存续、被投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此外,随着以国资、险资等为代表的长期资本对股权类资产配置的需求不断提升,S交易也可成为长期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的重要渠道。“中国S交易市场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需要行业形成合力并积极实践,为资金-资本-资产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退出任务艰巨已不容小觑。从中基协数据来看,按整个行业14万亿的在管资金规模来看,差不多一半都进入了退出期,越来越多的基金进入了延长期,而且一延再延。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致辞中表示,VC/PE退出难导致一级市场缺乏流动性,形成“堰塞湖”,受制于二级市场流动性,直接影响一级市场“堰塞湖”的水位呈增高态势。一方面有几万亿资产想要退出,想获得流动性;另一方面,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二级市场、并购市场、S基金市场等因为市场本身发展、政策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自身都面临着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巨大挑战。

过去八年,国资和财政资金在人民币基金中的出资比例不断提升,由20%提升到去年的70%-80%。市场资金的增量主要在国资和财政资金。显而易见,国资面临的退出压力会更大,国资也会成为人民币基金退出的最主要的力量,也会是S交易中重要的卖方和买方。国资通过S交易退出还处于尝试、探讨阶段,目前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捋顺和优化国资参与S基金面临的痛点和难点意义重大。
如果说过去两年行业讨论退出是意识与思路上的“觉醒”,那么现在更要在实操层面实现突破。

 

1.国资LP退出面临双重压力,既要实质上退出,也要形式上退出

中国创投市场“国资化”趋势正在加剧。根据中基协数据(2023年中基协新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在LP中数量仅占32.11%,但认缴规模占全体LP出资额超过七成(72.80%)、甚至是近八成(截止到2024年1月),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LP投顾投资总监李文浩在主旨分享中谈到,“退出难”成制约创投行业实现“内循环”的重要阻力。

2021年是人民币基金通过IPO退出的黄金之家。结合同周期内的投资项目规模来看,意味着即使在IPO行情最好的2021年,退出金额(本金+收益)仅能占到当年投资金额1/2左右;而2022年退出的本金仅为4400亿元(对应投入1.3万亿元),意味着每年投进去的资金只有1/3能退得出,另外2/3缺乏流动性。

LP出资结构国资化明显,带来退出难的直接表现是,通过老股转让及S交易的“创投内循环”难度进一步加剧。“具有特殊目的的国资资金往往以项目招引和产业扶持为核心,往往要求直接投到项目之中,参与老股转让和S交易动力不足。”李文浩说道。

当然,国资也要退出。目前国资LP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实质性的退出,二是形式上的退出(基金主体需要完成清算)。如果要在形式上完全退出,唯有基金清算与S交易。然而基金清算是全球性难题。根据LP投顾研究,设立满十年的美元基金,准清算的基金仅占10%多一点,大多数基金需要延长期。而中国VC/PE基金期限多为7-12年相对较短,因此探索S交易实现“形式退出”刻不容缓。

中国S基金自2010年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最早由市场化母基金、投资机构主导,逐渐在2020年后成为全行业普遍关注的议题,并获得了政府引导基金/国资母基金的高度关注。不过,国内S交易市场供过于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较海外市场相对较小,尚属起步阶段。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2023年受市场环境影响,预计S交易规模600亿人民币,很多S交易还存在左手倒右手现象,真正市场化S交易要远小于这个规模。S交易虽然火热,但实际成交量并不多,“看得多,买的少”是多数投资机构参与S交易的切身体会。

 

2. 国资代表:S交易初见成效,主动管理先行

国投创合是国投集团旗下专业的引导基金及产业基金管理机构,目前管理有多只国家级基金、区域型产业基金及市场化基金,直接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参股基金超过200只。截至2023年底,国投创合已与全国多地股交中心、产权交易所、股权托管中心合作,累计开展了24只参股基金的转让退出,在2023年底前启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的5个省市中的4个均开展了基金份额转让工作。其在多只基金打包转让、与其他出资人联合挂牌、清算期内基金份额转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国投创合副总经理李旭谈到,相对于清算退出在时间上的不可控,S份额转让退出更为主动,是对退出渠道的重要补充,“交易时间快、退出彻底,还能持续支持被投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国资参与S交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值得参与各方共同研究:

一是信息不对称,需要进一步发挥股交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加强买/卖双方互联互通;

二是市场仍缺乏足量资金,建议充分发挥平台竞价机制,最大化实现价格挖掘,充分释放各方交易热情;

三是交易策略仍嫌单一,建议结合多方诉求和具体标的,持续探索多份额打包转让、多合伙人联合转让、接续基金等方式,综合提高转让退出效率。

最后,建议投资机构在“退出”上做主动管理,更加深入、全面、精细把握资产价值及相关方诉求,实现有效对接。

“现在大家有一个共识:S是私募基金发展周期中的跨周期工具,并非单一解药。”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基金部总监林智勤谈到,S基金发展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问题也只能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逐步解决。

他围绕国资机构参与S交易中出现合规、交易、安全、审批、折价等常见问题与误区,向参会代表作做了主题分享。

 

3.机构研讨:S交易堵点难点需集思广益、共同破题

研讨会现场,特邀的两位市场化S机构代表分享了参与国资S交易的心得体会。

一位S机构代言坦言,过去一年曾与国资机构有过交手,但碍于整个交易战线拉得过长、效率太低,交易被迫中止。她谈到,国资/央企/金融机构既有他们自身的游戏规则,还有来自各地方/层级监管的条例约束,在这过程中会错过底层资产估值变化的窗口,从而影响交易效率。“现在市场上S买方太少(国资/市场化/金融机构),相对于大量卖方需求,买方远远不足。因此我们现在以单纯财务交易为目的,更在意交易效率,做市场化交易。”这位代表说道。

S交易类型中,份额转让或单一资产包转让相对比较简单。多资产重组包,对市场化机构收益与效率都能最大化,但也很难做。面对二级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化S机构作为S买方同样面临募集长钱的痛点,这样的环境下,早做准备为长钱在S交易上做产品创新、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做突破,如,股债结合、股转认股权等。

另一家S机构代表分享,国资机构对外转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往往合作中的时效性不达预期。作为S机构会挑选质量较好的份额去接盘,通常会要求折价,但LP没法接受折价转让。“我们对中上层的S资产(如整体TVPI占到2-2.5左右),再跟对方评估、跟GP沟通,比较有现实参考意义。”

在场20多家国资机构代表也分享了目前S交易的心得体会。LP投顾梳理下来包括:

1、 险资代表:险资正在对接大的母基金的份额,但穿透到底层项目难;险资考核要求长期收益和当期收益,如何与好的国资体系做交易很重要,险资希望获得一定当期收益。

2、 地方引导基金代表:面临三大难点。其一是定价问题,交易过程中打折幅度大,打折后变亏损,责任认定上门;其次是执行依据不充分,基金主管部门缺乏专业化分工和流程,走通这套流程要花很长时间。最后是返投。对于没有完成返投的基金份额,返投的任务承接谁来?需要综合考虑。

3、 央企母基金代表:S交易最大的问题是定价,要让LP平价出去都很困难。从去年底以来,项目接受国有资本会比较谨慎。比如在面临审计,需要穿透到子基金审计,投资的30+个项目也要被审计,这让被投项目方压力大。

4、 国家级母基金:S交易定价受国资委监管,评估定价与GP提供的财务报表定价是否要保持一致,如果保持一致无交易机会;不一致,需要机制/文件/政策支撑。

5、地方引导基金:LP从被动化为主动,基本功还是要过硬。在底层设计上合法合规(基金架构)、合理合情(基金定位),可操作性很重要,要有前瞻性;在投资过程中LPA一定要重细节;而投后管理重在沟通,赋能的同时也要防范风险。

总体来看,过去三年,国资财政资金通过S交易在股交中心退出已经积累了一定成功的实践经验,但有一些痛点,难度,思想上的束缚有待克服。不同机构因为基金所处周期及资金属性、经验不同,自身S交易能动性和向上管理的难度也各不相同。

“从研讨的情况来看,大家就通过S交易实现退出和流动性达成共识,并有强烈的合作和交易愿望。新兴产业科技企业投资,长周期规律十分清楚。目前人民币基金期限短,无法满足底层企业长周期发展诉求。在国资出资占比不断升高下,硬退出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S交易提供的流动性是打通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法宝和工具。在流动性匮乏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未来三年流动性对人民币基金来说非常之关键。”国立波说道。

业界期待政府部门主动优化政策环境,国家层面和业界多推出S交易的流动性工具,让资本循环起来,形成有序接力,以时间换空间,以退为进,只有这样创投生态才可持续。

2024年,LP投顾将持续聚焦人民币基金的流动性与退出,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培训、咨询、资管等创新服务为国资S交易提供赋能,促进VC/PE行业的流动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