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资委多次提及国有资本容错和免责机制,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
全国各地的国资容错机制正在加速建立。
近日深圳发布的《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服务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
今年以来,国资委多次提及国有资本容错和免责机制,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地方上也积极响应,多地专门出台文件,完善基金投资决策机制和容错机制。
多位专家分析,国资容错机制的建立传递了政府正在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包容、更加鼓励创新的创业环境的积极信号,有望极大地减轻国有资本管理者的决策压力,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高风险、高潜力的创新项目投资。长远来看,这也将增强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竞争力。容错机制在为创投市场注入新动力的同时,其有效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支持国资大胆试错
近年来,国有资本在中国创投市场的地位日益凸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高达81.2%。这一数据说明国有资本已成为支撑中国创投市场的中坚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王鸿鹭表示,传统的国有资产考核体系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将保值增值作为重要目标。这种审慎的风险管理方式在很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面对创投市场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时,可能会限制国有资本的灵活性。
“现有的考核机制可能会使国资管理机构在投资决策时更加谨慎,有时甚至会因为担心潜在的责任而错过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本在创投市场上发挥其全部潜力。”王鸿鹭认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曾公开表示,对国资管理机构来说,假如直投了100个项目,其中99个都成功了,但是有一个项目投资失败了,就需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这导致国资管理机构在做股权投资时,容易出现风险厌恶行为。
事实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指出要“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推动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推动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上述这些国务院的相关通知和意见出台后,一些地区纷纷依据国家政策号召,先行先试构建地方引导基金的容错机制。
今年以来,容错机制的建立明显加速。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4〕31号,简称“创投十七条”)首次明确提出,要“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这一政策信号为各地探索容错机制提供了重要指引。
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相关政策措施。9月下旬,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
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刊发署名文章提到,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地方上也积极响应。2024年9月出台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提出,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考核中,“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为国资参与创投市场松绑。
随后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列举了10种可予以免责的情形,涵盖了前瞻性产业投资损失、种子期投资不确定性、科创研发失败等多个方面,为国有企业参与创投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保障。
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大胆资本”的概念,并在文件中对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完善容错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于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深圳方案提出,分类研究降低子基金返投认定和要求,对于种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时序进度、资金规模等要求;整体构建投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实行差异化考核监督制度,区分基金属性,提升投资积极性。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第一财经表示,和传统产业不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常面临产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因此投资风险本来就比较大,投资失败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要考虑战新项目的“战略亏损期”,既要看项目的短期经济效益,也要看长期效益;既要看个别项目的盈亏情况,也要看战新项目投资的整体绩效。与之相配套,央企要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细化各种场景下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算好全局账、长远账。
容错机制落地仍存挑战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目前我国的耐心资本仍显不足,后续政策端可能会进一步支持国有资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长期资本支持科创企业的制度性保障,营造国有资本领投、各类社会资金跟投的氛围。
上述研报提到,壮大耐心资本的后续政策或可从三个角度期待:一是支持国有资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长期资本支持科创企业的制度性保障,营造国有资本领投、各类社会资金跟投的氛围;二是围绕“耐心”构建评价体系,加快完善国有资本容亏容错机制,强化对中长期表现考核,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风险控制、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综合合理确定考核目标;三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破除阻碍中长期资本进入的制度性障碍,允许机构进行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
容错机制在为创投市场注入新动力的同时,其有效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王鸿鹭分析,首先,容错不等于纵容失误或放松管理。如何在鼓励创新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完善的尽职调查与决策程序。其次,容错机制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持,如详细的实施细则、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此外,国有资本参与创投市场,更需要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人才团队。引进培养人才,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与市场化机构合作学习,都是当务之急。
吴刚梁认为,当前需要加快探索建立功能价值的评价体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对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链带动效应,以及当地招商引资、经济增长、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应该得到全面合理的反映,以更加客观地体现央企布局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成果。
“首先需要明确,容错机制不等于不考核,而是要优化考核制度。”复旦大学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毕睿罡认为,通过容错机制的设计来给国有资本松绑,让其以符合风险投资客观规律的方式参与市场。具体来说,对于基金的考核应当按照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来评价,而不是逐个项目进行考核,至于对损失率的容忍到底是本金的40%还是80%并不重要。其次,遵循创新活动客观规律,不应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考核,从而让国有资本更加耐心。
国资委表示,将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放宽规模限制、提高出资比例、注重整体业绩和长期回报考核、明确尽职免责容错条件等方面,给予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更大支持。国资委也将指导中央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相关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