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受访专家表示,《规划》的出台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将数字化政府建设纳入考核评价,可以促进各级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后续也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相协同,尽快建立健全细化规则制度体系,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
系统优化数字基建布局
《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目前,我国“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扩展,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958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477万公里,建成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同时,5G建设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持续深化地级市城区覆盖的同时,逐步按需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6.4个,比上年末提高6.3个。
《规划》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东数西算工程自启动至今,初见成效。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别是,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说。
《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也显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加大数据中心投入,截至2022年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机架数达81.8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4万个。其中,中西部地区机架数占比达21.9%,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数据中心过度集中在东部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何宝宏看来,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在体制机制、顶层规划等方面建设不断深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全面推进集群建设。
建设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规划》提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大量实践证明,政府作为公共数据的最大拥有者,如果这些数据不能被盘活,就只能躺在各自的数据库里,要素价值很难充分发挥。这是数据治理普遍存在数据整合度低、共享度低、开放度低的根本原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未来公共数据治理的重中之重,是由“三低”变为“三高”,即数据的整合度高、共享度高和开放度高。
《规划》也在发展数字政务的方面强调,要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汪玉凯表示,未来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其整体走向会围绕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管理一网共治展开,并使其逐步走向融合。比如在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上,将集中围绕“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以及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展开,对高频办事项目实现全国一网通办,并以此为目标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
为了进一步保障数字中国的顺利建设,《规划》提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实。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深度推进数实融合
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规划》提出,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5.9%,显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在宽带中国,5G及工业互联网推动下,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有16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3个,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以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为主,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对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变得更加明显。整个数字经济的结构其实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规划》也提出,将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也提出,要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相关出席人员在审议《报告》时也指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模大、更新快、利益关联复杂等特点,外部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建议加强对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发挥行业自律、平台自治作用,外部监管重在守住底线,避免管得过死。
“在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方面,要根据党中央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的要求,推动监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政策鼓励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与数字经济治理相协同。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深入贯彻新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需要处理好反垄断与促进创新的关系,需要从国际竞争力视角看待规范与发展关系,需要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来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有序发展。